“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新华社记者 陈俊)富丽堂皇、消费不菲的会所让百姓望而却步,却成为部分领导干部的寻常去处,干部群众之间由此出现了“不同的世界”。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近日发出通知,禁止党员领导干部出入会员制会所或只对少数人开放的餐饮服务等场所,再次剑指“会所歪风”。
宝马会网址根据38部门去年9月联合签署的《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国家税务总局已于2015年11月、12月向国家工商总局提供了第一批425户、第二批365户用于联合惩戒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今年2月,国家税务总局向国家工商总局提供了第三批258户用于联合惩戒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名单(企业、个体工商户)。
新华社北京7月18日电(记者王宇、刘羊旸、于文静)记者18日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今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于7月18日5时加强为超强台风级,其中心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偏南方大约235公里的南海中部海面上(北纬18.8度、东经112.9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6级。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台风红色预警。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负责人表示,这类案件主要利用基层害怕曝光的心理,假借舆论监督之名谋取非法利益,并且真假勾结、相互利用、威逼利诱、团伙作案。同时,一些媒体机构受利益驱动、管理混乱,向记者站或记者摊派经营任务,部分记者利用职务便利,通过公关公司,以曝光负面消息相要挟,实施敲诈勒索,对于这些案件必须严厉打击。
在第二届中老缅泰"平安航道"联合扫毒行动关键时刻,正在泰国进行正式访问的席大大主席特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专程来到中老缅泰"平安航道"联合扫毒行动协调指挥中心,看望慰问联合执法人员,听取该中心负责人关于联合扫毒行动进展情况汇报。孟建柱指出,联合扫毒行动开展以来,四国执法部门的认识越来越统一、决心越来越坚定,联合执法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政府坚决支持四国执法部门联合扫毒行动,将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联合扫毒行动深入开展。
当天,金墉会见了亚投行候任行长金立群,双方讨论了目前正在开展的合作。金墉表示,亚投行与世行的目标一致,即向基础设施匮乏的国家提供资金,帮助其振兴经济,改善当地居民生活,创造就业,消除贫困。
截至5月31日,相关企业制定完善规章制度1194项,对190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其中厅局级干部32人。同时,按照审计要求,企业已补缴各项税款1.78亿元,挽回和避免损失32.96亿元。对提出的62项审计建议,企业均已采纳。下一步,审计署将对企业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告。
文件指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早日实现。 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表示,中国提出的碳排放强度和峰值年等目标经过严谨的研究论证,是基于国情和发展水平提出的最大力度努力目标。中国提出这些目标既不附设任何条件,也不准备跟其他方就行动力度相互攀比、讨价还价,体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言必信、行必果的负责任态度。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发表文章表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即使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自主贡献的峰值目标、碳强度目标、非化石能源消费的发展目标等都是有力度的。 他进一步解释说,中国政府预计到2050年左右实现全面现代化,2030年左右中国达峰时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在1万美元左右。从各国达峰时的人均排放来看,美国、德国和英国的人均水平分别为19.5吨、14.1吨和11.3吨,而据测算中国达峰时人均排放不会超过10吨。 据李俊峰估算,中国碳排放强度到2030年比2005年降低60%-65%,意味着2005-2030年期间碳强度年均下降率必须维持在3.6%-4.1%。美国和欧盟1990年以来的碳强度年均降幅都约为2.3%,低碳转型表现突出的英国和德国也仅为3%和2.5%。 李俊峰指出,到2030年,即使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60亿吨标准煤以内,非化石能源消费量仍要达到12亿吨标准煤,将比2005年增加10亿吨标准煤以上。虽然,欧盟计划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27%,比中国高7个百分点,但从实际增量看,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增量比2005年仅增长4亿吨标准煤左右,比中国少了约6亿吨标准煤。 数据显示,到2014年年底,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占比由2005年的7.4%上升到11.2%,单位GDP能耗较2005年下降了29.9%,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下降了33.8%。2014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8亿吨标准煤,是2005年的2.5倍,2005-2014年期间形成节能能力13.1亿吨标准煤。预计2020年非化石能源比例将提高到15%,单位GDP碳强度较2005年下降40%-45%, 这些成就的取得,为中国未来时期的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要完成2030年的行动目标,仍需要很大努力。 中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难以改变。当前,以燃煤为主的传统能源结构,所面临的环保压力越来越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杜祥琬接受采访时说,虽然以煤为主是我国能源结构的天然禀赋,但仍需努力推进低碳高效地使用煤炭,同时增加非化石能源比例。“这也就体现了能源革命的内涵,从黑色高碳逐步走向绿色低碳。” 早在2014年11月份公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指出,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 为完成2030年自主贡献目标,文件进一步指出,要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强煤炭清洁利用,提高煤炭集中高效发电比例,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要降至每千瓦时300克标准煤左右。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到2020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以上,煤层气产量力争达到300亿立方米。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水电开发,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大力发展风电,加快发展太阳能发电,积极发展地热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到2020年,风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光伏装机达到1亿千瓦左右,地热能利用规模达到5000万吨标准煤。加强放空天然气和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 此外,中国自主贡献文件提出,中国致力于不断加强公约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与各方一道携手推动将于年底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会议达成一个全面、平衡、有力度的协议。 目前,要达成巴黎协议,分歧主要集中在减排责任的分配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支持、技术开发和转让等问题上。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表示,2015年协议谈判不应仅仅聚焦发展中国家参与减缓的问题,还必须同时解决资金和技术的问题。 中方主张谈判结果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充分考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不同的历史责任、国情、发展阶段和能力,全面平衡体现减缓、适应、资金、技术开发和转让、能力建设、行动和支持的透明度等六个要素。 何建坤表示,尽管困难重重,相信巴黎气候大会能够达成一个“前进一步”的协议。日前中欧共同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已显示出积极的动向,为即将到来的巴黎气候谈判注入了信心和动力。 因此,自主贡献目标的提出,将促使中国实现发展路径创新,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体现了中国政府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转型的决心,顺应了人民对“碧水蓝天”的渴望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期待。(蒋琪)